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查看: 198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健康之家] 打造“胶东胸外科新高地” 烟台毓璜顶医院胸外科主任彭笑怒:用大爱擎起生命奇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09: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走进毓璜顶医院胸外科病区,因为还没有结束例行查房,记者在一旁等了二十几分钟。可就是这段时间,记者感受到科室浓浓的学术氛围——在科主任彭笑怒的带领下,事无巨细、逐个病例讨论。


彭笑怒(左1)团队分析患者病情

彭笑怒(左4)团队在查房

烟台论坛客户端 11月29日讯(通讯员:李成修 崔方荣 李凌峰)走进毓璜顶医院胸外科病区,因为还没有结束例行查房,记者在一旁等了二十几分钟。可就是这段时间,记者感受到科室浓浓的学术氛围——在科主任彭笑怒的带领下,事无巨细、逐个病例讨论。

1996年,科室从心胸外科分出,单独成科,彭笑怒见证了科室的变化。从最开始每年几百台到如今每年三千台手术。“近几年,科室发展尤为迅速,手术量连续多年增长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不要小看了这个增量,因为胸外科手术都不是小手术,基本都是四级手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走来,离不开一代代科室主任和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无私付出。”五年前成为科主任的他坦言,“科室手术量如今能排在全省第三,取得今天的成就着实不易,主要依靠的就是医护团队的团结协作。”
上任之后的彭笑怒也始终秉承着打造“胶东胸外科新高地”的理念,“只有将平台不断变大变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科室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彭笑怒(左3)团队讨论手术方案
从常规手术到微创手术,胸外科攻克一个个堡垒

“回头想想,科室发展过程充满着艰辛。”彭笑怒背靠在椅子上,回想着二十多年风云变化,百感交集,“当时技术各方面比现在要落后,现在开展的腔镜技术,就是完全胸腔镜下的微创手术,那时还没有开展,还是以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为主。2008年,我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才把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等技术带回到科室。回来之后的当月,我们就完成了烟台首例完全腔镜下的肺叶切除手术。当时的手术过程始终难忘。因为是第一例,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五六个小时,手术中也想过放弃,但都咬牙坚持住了。”手术的成功开创了烟台市胸外科微创技术的先河,填补了我市一项医学空白。

回想当时,彭笑怒记忆犹新。78岁患者王先生因咳嗽、咳痰带血,入住毓璜顶医院胸外科。经过检查,确诊为右肺下叶肺癌,但患者高龄,肺功能差,心功能一般。如果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手术必须开胸,患者创伤大、失血多,术后对呼吸功能及心功能影响大,此外,术后因疼痛不能很好地咳嗽咳痰,增加了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争取最佳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彭笑怒决定为患者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当天,经过术前精心准备,彭笑怒通过患者胸部两个1.5cm和一个2-3cm的孔,顺利完成了全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加淋巴清扫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下床自由活动,咳嗽咳痰有力,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第5天即好转出院。

虽说万事开头难,可一旦取得“开门红”,科室信心也就随之增强。后来,在彭笑怒主任的带领下,科室所有的医疗组都能够开展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微创技术逐渐在胸外科普及开来。“一个个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了解。为了学习,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如今,一些原先只能在北上广大医院开展的手术,我们基本都能完成。其中,就包括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剑突下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机器人手术,精准肺段切除手术等。”他说,“随着这些技术项目的日益精进,我们的手术量也从一年四五百例发展到每年三千例。回头想想,每一个新技术,都是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的结果。”
从四孔到两孔,机器人手术不断突破自我

都说“机器人时代,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彭笑怒见证了科室从最初的开放式开胸手术到微创胸腔镜手术再到如今的精准治疗、快速康复的机器人手术。操作器械的更新迭代,给外科治疗创造了更多可能,给外科医生带来了更多机遇与挑战,也给患者更多选择与希望。

“烟台毓璜顶医院作为全国三甲综合医院和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2019年,医院引进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胸外科作为机器人手术非常适合的科室,也努力学习。彭笑怒作为科主任,率先到上海学习,并在2019年12月,主刀完成了烟台市胸外科第一例机器人手术。科室后续不断派出人员学习,科室多人获得机器人手术资质。从最初的纵隔肿瘤切除术、肺叶切除手术,到复杂纵隔肿瘤切除手术、胸腺扩大切除手术、多脏器切除心包补片修补手术、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机器人肺叶袖状切除术等,不断拓展手术机器人的适用范围。

65岁的张先生因为咳嗽痰中带血就诊,在毓璜顶医院诊断为左肺上叶中心型肺癌,胸部CT显示,病变直径约5厘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多发肿大,肿块与左肺动脉主干关系密切。气管镜病理示鳞状细胞癌。胸外科主导进行肺癌多学科会诊,经过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呼吸内科、病理科、介入科等多位专家的讨论,决定先行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加新辅助免疫治疗。新辅助治疗2周期后复查胸部CT显示病变较前缩小,病理有降期,但是仍与左肺动脉主干关系密切。彭笑怒主任经过细致的研究,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了各种的手术方案,家属坚决要求做机器人手术。手术中,充分体现了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对于肿瘤与肺动脉的粘连,通过机器人视野下的放大,各种组织间隙更清楚更容易分离。手术中充分利用了机器人手臂的灵活性,多个角度分离肿瘤与血管的侵犯;而且机器人手术也能够滤过人手的细小的颤动等小动作,避免了血管的损伤等。最终既彻底的切除了肿瘤,又保留了左肺下叶,避免了病人肺功能的损失,手术非常成功,术后4天出院,术后病理证实完全缓解。

“我们最早开始机器人手术的时候,也是学习北京上海等大医院的经验,一般要在胸上开四个孔才能完成,所以很多患者不理解,为什么现在常规的微创手术只开一孔、两孔就行,用机器人手术,孔反而更多了呢?”
秉承着一切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彭笑怒开始了减孔的探索。“我们逐渐摸索,发现完全可以将助手孔和机器人的一个操作孔放在一起,这样就成了三个孔的机器人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手术时间及手术效果与原先四个孔是一样的。我们并不满足于此,技术熟练以后,我们继续改进,又将机器人镜孔与助手孔和机器人操作孔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单操作孔下的机器人手术”。“经过减孔努力以后,患者对机器人手术的接受度更高,更多的患者可以享受到新技术的优势,患者术后的康复也更加迅速。两孔机器人手术,目前我们走在了国内的前列。”

如今,胸外科所能开展的达芬奇机器手术,已经基本覆盖了胸外科的常见病种。截至今年10月底,烟台毓璜顶医院胸外科在麻醉科及东区手术室护理人员通力配合下,成功开展各类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近800例,手术数量位居国内前列,全省前三。
救患者于危难,用大爱擎起生命的奇迹

“胸外科技术是医学界公认的尖端医疗技术,而在毓璜顶医院,我们科室经常会遇到食管异物穿孔、重症纵隔感染、严重车祸、严重合并症以及特殊外伤等很多危重症患者。”在彭笑怒眼中,患者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只有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神圣。

“曾有一位80岁的老人,最初只是感觉嗓子疼,自己没太在意。但是很快病人出现了高烧,颈部肿胀疼痛,进而胸痛呼吸困难的症状,家属呼叫120来到医院。经过CT检查,发现病人颈部、双侧胸腔、纵隔等严重的感染、积液、积脓。考虑病人最初只是咽后间隙的感染,由于患者合并糖尿病,体质差,未及时治疗,病情很快进展,感染蔓延到纵隔和胸腔。

由于病人高龄、合并症多、感染累及多个脏器、病情危重,预后有很大不确定性,很多医生产生了畏难情绪,不愿意采取更彻底的引流措施。彭笑怒主任组织科室人员反复讨论,讲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使科室人员对于此类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入院以后,立即给与抗感染治疗,耳鼻喉科行颈部切开引流,在彭笑怒主任的指导下,胸外科行胸腔镜下纵隔切开引流和双侧胸腔引流,手术中将前中后纵隔的多个包裹的感染腔完全打开,并放置多根引流管。术后病人曾一度出现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经过引流、冲洗、抗休克、抗感染治疗,病人痊愈出院。咽后间隙感染合并急性下行性纵隔感染的病人,死亡率非常高,经过我们多个科室的协同处理,最终将病人从死神的手中拉了回来,现在科室医生也对这个病有了更深的认识”。

“还有刀刺伤患者,来的时候病人已经处于休克状态,我们都来不及进行手术常规的准备,迅速转运到手术室,就上台手术了。”他回忆说,“当时开胸后,发现心脏上有个伤口,钳子都来不及拿,直接先用手捏住出血口,再进行抢救。好在患者被及时抢救回来了。
站在无影灯下的彭笑怒正是始终秉承“对工作极端的负责,对病患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把一个个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许多别人认为临床上“不可能”逆转的“奇迹”变为“不,可能!”

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更要严格把握医疗质量

“兵者,凶器也”,动刀、动枪、动剪子,总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事。对一个胸外科手术来说,规范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胸外科的病种以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为主,因此,在日常诊疗工作中,肿瘤的诊疗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多学科协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科室在彭笑怒的带领下,始终坚持肿瘤的规范化诊疗。该开的刀一定要开,不该开的刀一定不开。由于健康查体意识的进步和胸部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发现。有很多肺结节患者,非常紧张,慕名来找到彭笑怒,要求手术治疗。他始终按照国内外的指南规范来处理,耐心给患者解释。对于未达到手术指征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对于需要手术的部分年轻病人,建议择期进行手术,在对愈后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手术对其工作、生活轨迹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一些病情偏晚的肿瘤患者,该新辅助治疗的一定先新辅助治疗,然后再开刀。手术切除清扫的范围,也是严格按照指南和规范的要求,需要清扫的淋巴结一定要清扫,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和组数一定要达到规范的要求。由于新辅助治疗后,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一开始有很多医生并不太接受新辅助治疗。在彭笑怒的带领下,科室多次组织学习,重新认识新辅助治疗。现在有很多肺癌、食管癌的病人经过术前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靶向治疗、新辅助免疫治疗等,再进行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完全缓解,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愈后。

“同时我们也坚持肿瘤的多学科诊疗的模式。”目前毓璜顶医院已经形成了由胸外科牵头,肿瘤内科、放疗科、呼吸内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等多个学科参与的胸部肿瘤的MDT团队,为肿瘤病人的诊疗提供最规范最精准的治疗方案。

当然,如果只有规范,没有创新,就没有学科的发展。规范跟创新,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在规范基础上创新才是有生命力的,传承和发展也是这个概念。我们胸外科,传承是一代一代,相互帮扶、相互提携发展起来,所以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彭笑怒说。

采访的尾声,记者发现了彭笑怒的“私心”——为了科室发展,一定做好科室的平台建设。“之前的几任老主任为我建起了平台,让我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如今,我成为了科主任,更要如此。”他说得坦诚,做得实际,“我的做法就是不断搭建高水平精细化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专业分的越精细,亮点就会越多。可能我在任上时,还看不到‘收获’,但没关系,我所做的,就是做好这个平台,让平台逐渐发展壮大,让所有的人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这就是传承,也是科室发展的根基。”

让他欣喜的是,“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开业,我们又增加了四十张床位,科室始终将医院本部和莱山院区进行一体化管理,两个院区医生定期轮换,诊疗水平相当。至此,我们科室的床位数达到120张,这是科室平台建设的又一利好。只有不断为更多患者服务,我们的业务能力才能不断攀升。”

烟台毓璜顶医院胸外科彭笑怒
专家简介:
彭笑怒,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烟台毓璜顶医院胸外科主任。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山东中青年联盟常委,中国胸外科肺癌协作组山东省肺癌协作组成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第一届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学会腔镜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胸部肿瘤分会常委、山东省胸外科协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腔镜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主编著作多部,承担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课题曾获得山东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熟练掌握胸外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胸部疾病的微创诊疗,年主刀完成各类微创手术近1000例,在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的微创诊疗和综合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